Tainanese:許淵富
- 1932年出生於台南市草鞋街。小學四年級時,哥哥在黑漆漆的房間裡放大照片,並要許淵富幫忙攪動定影盤裡的相紙,當時的許淵富即覺得這洗相片的過程饒富興味;而他第一次按下相機快門則是替哥哥和嫂嫂合拍的照片,那時快門撳動的清脆聲響,至今仍盤桓其耳際。 十九歲開始教書,當時月薪僅一百一十塊,扣掉基本生活所需,已所剩無幾;但他和家人省吃簡用,仍計畫要買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。1955年,以一年的薪水購得生平第一台相機(YASHICA-A),之後,運用攝影比賽累積的獎金和舊相機三度更換新相機,以琢磨攝影技巧。
- 許淵富在六O年代的作品,以紀錄寫實及造型、人像為主。由於他在美工、構圖上的鑽研,使得他有許多照片帶有濃厚的設計及裝飾性,在當時頗為新鮮、突出。當時的許淵富積極參加各種國內外攝影比賽,積存了旺盛的創作閱歷,獲獎不計其數。包括1963年「Nippon Camera」全年成績年度獎第五名及「Photo Art」年度獎第七名,1964年「Photo Art」年度獎第四名,1965年的「台北沙龍」年度獎,1968年「Nippon Camera」彩色幻燈片組年度獎等榮譽。
- 從事攝影四十年來,不論黑白或彩色,寫實或唯美,心象風景或一般風景,人像或速拍,黑白暗房作業及暗房技法,甚至商業商業,許淵富都去涉獵去嘗試;他認為「身為一個攝影愛好者,其攝影領域不應僅侷限於某一個範疇。」 影藝評論家張照堂曾為文評析:「許淵富在他的年代猶如一位紀錄片、實驗片與廣告片的靜照工作者。他在三者之間遊刃自如,屢寫佳績。六O年代是他的創作高峰期,七O年代之後漸轉向攝影教學與學術行政上,他仍拍照,影像由黑白變彩色,內容由人轉向靜物與風景,不再是當年的質樸犀利,而變得迷離與浪漫。」張照堂的觀察敏銳、評析中肯,雖然直接,但對於許淵富豐富多元的攝影領域和經歷,卻是相當清朗的註寫。
- 許淵富從事教職及攝影均逾半世紀。1961年在台南與友人自組「無名攝影俱樂部」、1972年成立「點點攝影俱樂部」,對南部攝影風氣的開發與推廣,有積極的貢獻。曾任教台南家專、東方工專等校教授攝影設計,並出任多處攝影團體的指導和評審;現任中國攝影學會學術主任委員、榮銜審議委員,台南美術研究會評議員,台南點點攝影俱樂部永久顧問,高苑技術學院建築攝影兼任教授,長榮管理學院商業攝影兼任教授。(吳慧芳整理)
南美館 追悼臺南攝影家許淵富
(107年)9月2日得聞臺南前輩攝影家許淵富辭世,享壽86歲。許老師與南美館緣分甚深,他不僅曾任典藏委員為我們薦舉和評選攝影類作品,也曾慷慨大度將自己的作品無償贈予本館典藏,本館攝影典藏在其拋磚引玉的效果下優質而豐厚。我們總能在許老師的作品背面發現親筆註記,一字一句都是對於攝影志業的細膩和用心,將我們一同拉回當下時空,感受攝影師於彼時的所見所感。
許淵富不僅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的作品,其傾注心力撰寫而成的著作《1860-2006聚焦府城-台南市攝影發展史及史料》,梳理臺南攝影歷史的發展脈絡,不僅是探究地方攝影發展歷程的工具書,更是臺南地區攝影研究的重要文獻。全書詳盡收錄臺南攝影的相關史料,其細膩地考證與彙編深刻傳達他對於攝影的執著,並間接反映出其作品充滿著實驗性的原因,正是來自於本身對於時代脈動的敏銳度和與時俱進尋求創新的精神。今年臺南國際攝影節(TiFF)的前導展覽中,即呈現許淵富作品時期的風格題材變革與現代意識,他在攝影生涯中做出的嘗試與跨越,可說是日治時期臺灣攝影家的重要縮影。
專情於街頭紀實攝影的許淵富,練就一身快速又精巧的街拍技術。在臺南市美術館典藏的許淵富作品之中,主題多是令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臺南風景,視線從臺南公園流轉到安南鹽田,諸般人物肖像、懵懂少女、街角老嫗的身影,都被捕捉到景框裡凝結成一瞬。鏡頭下的分分秒秒,都是許淵富帶著心愛的Minolta相機拍下的傾心時刻,見證著臺南50至60年代的社會流變。
許淵富對於〈攝影師〉一作的創作自述,即是他謙和、熱誠與鍥而不捨的攝影精神:「……巧遇的鏡頭。那時,我居高臨下,是位於最佳攝影位置,但,卻是破壞他們畫面的位置。為避開這問題,我從圍牆砌磚的『槍口』委屈的『喀嚓!』拍下這還算不錯的鏡頭……」。在追尋影像乍現的路途上,以冷靜的洞察、一聲宛若砰然的快門聲反映個人的意識。許淵富老師雖已辭世,他的成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!
延伸閱讀: Design@Tainan::林百貨摩登大遊行